生物学院:教研室活动与市场同频共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19浏览次数:1639

(通讯员 曾珍)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着新的公司产品改革实践。为了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从20163月开学之初,生物学院各部门、教研室围绕该院“十三五”规划战略部署,以信息化教学课堂、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主题,走进市场,对同类院校、行业、企业开展多方调研活动。

布局未来课堂

    生物学科中,像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杂交技术、解剖学等课程中许多实训环节因耗材成本高、实验周期长、危险系数大而无法进行实践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又晦涩难懂,为了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怎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呢?

    314日,生物公司党委书记、经理李旭、副经理陈其国、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李莉、实训中心主任刘明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带头人高小娥及部分教师前往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调研,参观了该院实训中心,创新实验室的应用与管理,观看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体验了三维数字校园植物地图、藻类规模化培养、果蝇杂交、3D白酒发酵工艺等虚拟仿真实验。

    调研参观过程中,大家感触颇深,对未来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通过设置虚拟实验仿真项目,探究“虚”、“实”交替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可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即学生随时随地可通过手机在虚拟平台上完成预习或准备工作,再进行实体实验阶段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后,再转入虚拟实验平台完成后续内容或巩固实体实验内容。

    物制药技术专业带头人高小娥说:“未来的虚拟仿真将会往体感式方向发展,真实感更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像打游戏通关的感觉,这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目前,生物学院已将德馨楼207改造为信息化教室并即将投入使用,学院规划近两年内将通过专项建设逐步推广到所有教室。

明确专业建设内涵

    331日下午1330,生物学院领导班子及生物技术教研室专业老师一行来到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抗体部)就专业建设方向进行调研。

    生工生物是提供生命科学产品与技术服务的国内知名企业,2014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自2011年,生物学院就与生工有合作往来,每年往生工输送20名毕业生,目前60%的实验技术岗位均是生物学院毕业生。武汉抗体部负责人颜华博士带领大家参观了公司实验室,并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他说,感谢公司为生物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目前公司抗体部70%都是武职毕业生,学生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强,在公司很受欢迎。

    颜博士对当前生物产业市场进行了分析,他说,目前生物药品、诊断试剂占市场份额较大,对毕业生的需求也较大。当谈及人才培养方向时,颜博士说,拥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良好的实验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的毕业生是最受欢迎的,如果能够沉淀至少一年的时间,毕业生一定会将获得立足的资本。

整合资源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31日下午330,生物学院老师们又来到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由湖北省委省政府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凯迪控股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组建而成,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技术支撑平台。研究院建筑面积8万平米,下设六大研究中心,建有公共服务平台和中试转化平台。

    该研究院技术平台部副主任付爱思带领大家参观了该院公共技术服务的八个子平台,其中包括该院与BIO-RADAB SCIEX、贝克曼库尔特等全球行业领先仪器设备公司共建的实验室。

    在洽谈会上,双方就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训进修基地共建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且研究院可以作为校外课堂,让学生体验企业一日游,感受最前沿的专业资讯。

    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李莉说:“武汉生物技术研究所丰富的科研资源,前端的仪器设备,这给专业建设、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近期,生物学院各教研室将持续到各用人单位、同类院校、行业类单位等进行调研,让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同频,与时代共振。